乌拉尔卡车史?
是指苏联时期生产的乌拉尔卡车,它曾经是苏联红军的主力运输工具之一。
这种卡车在苏联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见证了苏联工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苏联的解体,乌拉尔卡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历史文物。
苏联卡车发展史?
前苏联第一周期是1924到1925年的基础周期,技术规格基本继承了菲亚特15卡车。
第二周期是1926到1927年,AMO在这段时间内对卡车增添了封闭式驾驶舱、驻车制动器等部件。
第三周期是1928到1931年。在这段时间里,AMO将油箱的位置改回了发动机上,燃油能借助重力进行传输。此外,AMO为车辆加入了电池系统,取代了原有的发电机等。
然后就停止了发展。
苏联卡车优缺点?
苏联卡车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容易、适应恶劣的路况和工况。苏联卡车制造业曾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运输业和军工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缺点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设计落后,燃油效率不高,载荷能力不足,舒适性较差,不太适合长途运输。
同时,由于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限制,苏联卡车的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80年代进口了苏联哪些汽车?
80年代,还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中国进口汽车并不多见,当时由于地缘关系,进口了一些苏联的汽车,小车主要是伏尔加,拉达还有少量的莫斯科人,卡车我记得好像主要是卡玛斯和乌拉尔。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始大量进口日本汽车,还和德国大众公司合作生产了桑塔纳轿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前苏联恢复关系后,经济贸易也开始交往。
汽车类:小型车大多是伏尔加轿车。这种车内部空间宽大,外型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大部分被部队征用,配用于师团级乘用。
而货车类大多是卡码斯和吉尔。但苏联载货车不适应中国运输行业,不久就淘汰出局。
苏联的火箭炮为什么名字叫“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其实最初并不叫这个名字。这款火箭炮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研制和生产的,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这是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出厂时的标记,K即是俄文单词共产国际的第一个字母。由于火箭炮这种新型武器当时严格保密,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该武器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队里传播开来。德军则称这款武器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喀秋莎火箭炮之所以能够响彻世界,是由于她是一款第一种被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火炮,喀秋莎这种多轨火箭炮能快速的地将大量的***倾泻于目标地点,杀伤力巨大,射程足够远,对于二战时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远程火力。并且喀秋莎可以装载在卡车上,具有非常灵活的机动性。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价格低廉、易于生产。这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要知道,在当时,几乎武器生产能力直接决定了战争走向。
由于喀秋莎火箭炮的诸多优点,苏联大规模制造生产。到战争后期,苏联陆军共装备了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30系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苏军共组建了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独立火箭炮营,火箭炮部队已经成为整个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部分。是当时苏联最为强大,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炮集群。
直到今天,在火箭炮领域继承了苏联众多军工科技的俄罗斯仍然引领世界火箭炮的发展。不得不说,火箭炮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在未来战争中也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喀秋莎”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的一首爱情歌曲的名字,这首歌曲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美丽的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一种思念。
当时这首歌曲在苏联到处都在传唱,那么这首美妙的歌曲,怎么会和火箭炮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火箭炮被命名“喀秋莎”这个美妙的名字,是因战争而起的。
由于苏联设计师研制的这种新型火箭炮,他的设计新颖,结构巧妙,机动灵活,而且杀伤力巨大,是一种车载式多管齐发火箭炮。因此被苏联用在了战场上。1941年6月28日,苏联正式组建了独立的火箭炮连。7月15日,德国***的一支部队侵入了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苏军奋起反抗,火箭炮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首次亮相。
当时独立炮兵连对德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那时候只有七门火箭炮,七门同发,一齐射向了德军,由于一次就可以发射出80发火箭弹。在发射过程中,无数火箭射就像冰雹一样,铺天盖地袭来。火箭弹发出的一种刮风般的嘶鸣声,类似于“斯大林的管风琴”,声音很美妙。德军受到了重创惨败,火箭炮首战告捷,沉重的打击了德军的嚣张气焰。
后来苏军研制的这种M—30式火箭炮开始派上了用场,由于这种火箭炮是采用乌拉尔—375型载重车改装而成的,最大行驶速度达到每小时70千米,车体旋转架上可以安防40个火箭发射管。可在十几秒内连续发射40发火箭弹,可以摧毁20千米以外的各种目标。因此成了苏军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可是由于研发武器是一个极端保密的事情,因此就连炮兵连的士兵都不晓得这种火箭炮叫什么名字。他们只见到炮筒子上面有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M,于是就美其名曰的把它称作“喀秋莎”。
在1945年4月16 日,苏联红军在进攻柏林的时候,许多部队士兵都在传唱这首《喀秋莎》的歌曲,伴随着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发射的呼啸声,歌声伴着炮火声这简直就是绝配,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因此苏军的火箭炮“喀秋莎”的这个名字 ,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苏军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