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东欧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品牌?
二战后至九十年代东欧还是出过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我来说几个:
一.LADA(拉达)
LADA(拉达)是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厂伏尔加(***toVAZ)旗下的汽车品牌,2009年2月正式停产。在上世纪70-80年代曾大量引入中国北方地区,这也是国内车迷们最熟悉的俄系汽车品牌了。
吉斯110(ZIS-110)
“前苏联”时期的高级定制轿车--吉斯,吉姆,海鸥,这些品牌都是由高尔基汽车厂生产,被国人音译为“嘎斯”,其生产的车被国人统称为“嘎斯车”,其地位相当于国内的一汽,从卡车到越野车再到轿车都有生产。
吉姆(GAZ -12 ZIM)
吉姆(GAZ -12 ZIM)是从1950年至1959年前苏联生产的高级轿车,供给前苏联部长级领导干部使用。“吉姆”比“吉斯110”低了一个档次,配置上也是如此,采用的是六缸发动机。
海鸥(GAZ M13)
“海鸥”汽车属于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高级轿车,供前苏联高级领导人专用,不对外销售。
伏尔加(Volga)
一批俄罗斯生产的拉达NIVA进口中国,这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东欧车在中国最火热的时代。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中国进口了大批东欧车,卡车、大巴和轿车都有,数量最多的当然是轿车。前苏联的伏尔加、莫斯科人、拉达,波兰的FSO波罗乃兹、罗马尼亚的达契亚以及本文今天主要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Forman和F***orit。
在说斯柯达Forman和F***orit前先扯些闲篇,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东欧车?“缺重少轻”这个词现在很多车迷没有听说过,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汽车行业,这个词却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当时的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重型卡车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必须依靠进口填补空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我国进口了不少日本轿车和卡车,但是80年代的中国真的是很缺钱(1987年国家外汇储备不到现在的千分之一)。这样,1987年开始,需要花外汇才能进口的西方轿车就暂停,市场的缺口几乎全部由东欧轿车来填补。
斯柯达Forman
斯柯达Forman
从东欧国家进口轿车有什么好处?不用花美元,都是易货贸易;中国用羽绒服、暖水瓶以及彩电等轻工业产品换回来需要的汽车以及其他一些重工业产品,而且,东欧国家生产的轿车价格也便宜。拉达、达契亚、FSO波罗乃兹售价为9万多人民币,最贵的斯柯达Forman和F***orit在12万元左右。相比之下,1992年上海大众老桑塔纳在18万元起,捷达和富康都是16万元多。当然,“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也不是白说的。东欧国家的车不仅不如原来的日本进口车,技术和档次也落后于合资的老桑、捷达和富康。
日本、德国、韩国的国人会诋毁自己的本国产的汽车吗?
好像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最喜欢诋毁国产的汽车,手机等工业产品。
听家父讲过一个故事:56年,父亲和他战友在东北,逛一家苏联商店,父亲戴了块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欧米伽手表,战友正好看到柜台里的苏联手表,就让苏联老板拿出来和父亲的手表对比,苏联手表外形又大又笨重,电镀也不均匀,感觉太粗糙了,一问苏联老板价格,要36元人民币,战友一脸鄙视!苏联老板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往地上使劲摔下去,弹出去很远。老板捡回来给那个战友看,表蒙子完好无损,走时正常!战友只好买下来了。
苏德也好,日韩也罢,都有民族自豪感!由不得外人说三道四。中国目前相反,全是自己人诋毁国产,鼓吹洋货来换取一点可悲的虚无的荣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