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较为满意的原创散文分享给大家吗?怎么样?
我较为满意的原创散文有《棠梨花开》,下面我把它分享给文朋好友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棠梨花开》
冬去春又来,草绿花盛开!每年农历二月,公历三月初,家乡四周的棠梨花便断断续续地绽开了。她不仅给春天增添了无边的美景,还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美味。
家乡就像一个个婴儿,被抱在四面环山的大摇篮里。
站在村子中央,四面环顾群山,便可发现一树树点缀在群山衣裙上的棠梨花。这儿一树,那儿一片,稀密相间,蔚为壮观!
要吃辣子撒辣秧,要尝棠梨上山岗。棠梨花好吃,但棠梨花却不好摘。攀山而上,迎着一路倒挂刺的撕扯,好不容易才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还好,棠梨花已近在眼前,让人为之精神振作!仔细端详,还未绽开的花蕾是粉红色的,像微型荷包,小得可爱可怜,密密麻麻,令人馋涎欲滴;已盛开的棠梨花洁白如雪,像挂满了一树雪花,但却芳香扑鼻,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鲜鱼好吃网难抬,棠梨好吃花难摘!摘棠梨花了,看着满树花蕾,丰收在望令人欣喜。但一细瞧满树的刺钉,却又让人惧怕,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用着急!带上手套,先慢慢从枝空、刺空中小心翼翼地伸进手去,再拧着花柄耐心地摘吧!一朵,两朵!一把,两把!眼望花了,手摘酸了,身上挂破了,还得忍着!凭着认真与专注,靠着耐心与坚持,终于,你摘得了满满一袋,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可以再次披荆折棘回家了!
棠梨花不仅花美,而且味美!刚摘回来的棠梨花还不能食用,必须挑拣一次,除去花技花蒂,用水漂洗干净,再用锅烧开水煮熟,最后再漂洗一两次,干净后,才可以当山珍菜使用。有的用来伴肉炒,有的用来炒后与米汤煮,有的煮熟后冷藏或晒干后收藏,来了贵客后当拿手好菜加工后摆出来品尝!尝着棠梨花做成的各种苦凉清香美味佳肴,你一定会完全忘记了满身刺伤与劳累的痛苦,只留下与回味着劳动带来的种种幸福快乐感!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棠梨花,既爱她的洁白如雪美色,更爱她的清甜苦凉美味!
敬请大家赏析、点赞与指导!谢谢!
这是我获得青云奖的散文《散文:母亲的名字》,愿与文友们一起学习。
每个人都有名字,现代人居多,一大堆,掰掰手指头,居然能达好多种:乳名、学名、笔名、微信名、QQ 名……
母亲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她的名字叫法也有好几个:小时候,叫二妮(家中排行老二);嫁人后,就是父亲的名字加上“家”字(农村老家,习惯喊谁家的媳妇称为某某家的);有了三个女儿后,村里人叫的比较花哨了,除了称为某某家,还叫为丽丽她娘,娟娟她娘,园园她娘……
母亲叫什么名字啊?她总该有个大名啊!我一直疑惑,小时候,不敢当面问她,小孩子当面问大人名字为大不敬,不尊敬长辈会挨训,我怕问不出来还挨打就不了了之。
后来看了家里的户口本才知道母亲的大名——叫徐淑芬,那个年代叫芬、虹、芳、菊的特别多。名字也是一个年代的烙印,至于啥寓意老百姓也不会有太多讲究,反正女孩名字不会有太多用途,又不用上学也不用参加工作。
母亲的大名很少有人叫起,无论在乡邻里聊天还是出门赶集,大家都习惯于称之为我所说的那几个名字。
但母亲还是很在乎她的名字,有一次,村里有个老太太管我家借东西,进门就喊“淑芬啊,在家不?”
母亲连忙起身迎接,把东西借给人家后,转身笑成一朵花对我说:“没想到,你庄婶居然知道我的名字。”
我纳闷,让人记住名字这很正常的一件事母亲竟为何如此高兴。
在娘家做姑娘时,家里一堆兄弟姐妹,无论父母还是邻居只能捡最通俗易懂好记的名字来喊,那个年代,都是这种叫法。谁家的孩子都不那么重视,像野草或者不知名的小花一样,土生土长在角落里,不会太多人注意,依然顽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