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
早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之初,分封天下之时,在今山东一带主要分封了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鲁国、一个是齐国。
鲁国的首任诸侯王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为诸侯五等级: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级,侯爵。比较显贵。
春秋时期,在鲁国诞生了我国的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而儒家思想从汉朝开始对中华文化影响极为深远。
而齐国的首任封君则为周武王的国师、军师姜尚,也为侯爵。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为“五霸“之首。战国时期,虽有田氏代齐,又为“七雄”之一。
这样,由于齐国和鲁国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深远影响,而今山东之地与齐国、鲁国的区域大体相同,所以 ,山东之地也就被称为齐鲁大地了。
山东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齐鲁大地”,齐鲁大地的由来,主要是从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的。
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逐渐强大,并屡次发生叛乱。周公率军平定了叛乱后,周公和姜太公便被分封倒商奄和薄姑两地,建立鲁国和齐国经过数百年的兼并与战争,齐鲁两国不断拓展,逐渐控制了山东地区。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
思想家苟子最早把“齐鲁”作为一个统一的地域与秦对立,他认为,齐鲁之地崇尚礼仪,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秦则缺乏礼仪文化。从此,“齐鲁”一词便经常出现,一方面说明齐、鲁两国经过逐步融合,已初步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实体,成为了“礼义之邦”,另一方面“齐鲁”作为地域概念也明确指今天的山东地区,所以山东便号称“齐鲁大地”。
先有齐鲁而后有山东省之称谓。
“山东之称,古或指关东言,或指太行山以东言,不专指今山东也。”
在历史上,“山东”所指地域范围的变化是很大的。
例如:秦前后,山东是指崤函以东,山东六国包括楚、齐、韩、魏、赵、燕。
宋元时期,山东才作为行政区划提了出来,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为山东省。
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分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据点。
这两个分封国由于地域相邻,因此经济、文化、风俗不停的相互渗透。
鲁国居泰山之阳,都城在曲阜。
齐国居泰山之阴,都城几次变化,最后由薄姑迁至临淄。
最早把“齐鲁”作为统一地域概念使用的是荀子,《荀子·性恶篇》云:天非私齐鲁之民而外秦人也……
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姜太公和周公的封地。齐国在战国之前是“姜姓”,称为姜齐,战国时期被田氏所取代,称为田齐,至公元前221年为秦国所灭。鲁国则是周公后裔,于公元前249年,鲁国为楚国所灭。
西周以前,山东一带被称为“东夷”,东部沿海地区的殷人和东夷人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为了平定叛乱,周王将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建立起了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这就是最初的鲁国和齐国。
经过一系列的吞并战争,鲁国和齐国不断强大,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还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鲁国则在三公的分权控制下不温不火,也延续到了战国末期。
“齐鲁大地”的称呼并非标榜其霸业,而更重在其文化传承。孔子三十七岁时曾去过齐国求仕未成,转而专心做教育,五十岁时在鲁国入仕,官至大司寇、摄相事。孟子则在齐国拜为上卿,留在齐国讲学的时间很长,著名的稷下学宫便在齐国。
西周时期,齐鲁两国的文化地位并不明显,但犬戎破周和随着周王东迁,周王室中的人才大量地散落四方,《论语》中记载:“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这样一来,各种文化典籍、礼乐传承人散落到了各个诸侯国,周王室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而鲁国则是当时保存文化典籍和礼乐制度最完整的,“周礼尽在鲁矣”,鲁国开始取代周王室成为当时的文化之国。而毗邻的齐国也较少被侵扰,文化相对完整。孔子曾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这说明齐鲁两国的文化有很高的共通性。
随着孔子、孟子的儒学传播,“齐鲁”一词渐渐成为古代文化的“圣地”,齐鲁大地的称呼,更彰显山东一地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和华山以东为山东,并非现在人所说太行山以东。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姜太公于齐;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齐国定都营丘,后改名临淄。姜太公便开始煮盐开垦土地。利用海上***富甲一方。鲁国定都曲阜,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礼仪之邦。春秋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小诸侯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拥有,故山东又称齐鲁大地。
如何看待山东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
新春伊始,齐鲁大地掀开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幕,当家人更是直陈山东痛处,指出了山东和发达省份的差距,包括:总量差距、结构差距、质量差距、交通差距、科技差距、金融差距、区域差距。
山东落后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已经被发达省份甩下了太多。至于原因,我想说两个:
1、官本位:这种思想在山东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数以千万计的人想挤进公务员队伍,而且还是那些头脑聪明的人。当聪明的人,不把智慧用在创新和发展上,而是用在行测和申论上时,我们失去的或将是未来。
2、吹牛||逼:现在的山东人好大喜功,却又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再加上因循守旧的毛病,便总是躺在历史的功绩簿上,长此以往落后是肯定的。
山东人,该加油了!
济南好象一个没有规划的城市,乱建乱搭,见缝插针,凌乱不整齐,憋屈很拥堵,真的很差劲,城市建设连个三线城市都不如,也不如威海、烟台、临沂等省内城市建的好!知名品牌和高新产业不发达,满大街都是中介,炒房成了主要产业!
风水轮流转,十年前,山东的GDP被江苏省一举超越持续打压之后,迄今已有十年的时间。
山东的经济这些年到底怎么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可以看到,在2017年全国有十余个省区市的GDP名义增速低于全国的平均名义增速除了山东以外,其他都是中西部省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大省和重工业占比较大的地区。
GDP的三大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山东的GDP投资比重大,消费和出口的贡献有待加强,所以山东的GDP之所以给人以虚高的感觉就是因为GDP中。目前广东,浙江服务业对GDP的增长的贡献,以在60%以上进入到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而山东第三产业占比在2017年里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实现了历史逆转。
论经济体量山东和广东,江苏差不多,比浙江还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但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科技支撑以及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业态等方面山东和这些省份差距还很大。
山东,家在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中间对齐人才的吸引效应十分明显,山东的济南和青岛在城市的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上与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的城市的差距愈发明显,更别说北上广深对等世界级城市了。
作为一个北方人,也作为一个长期探寻社会问题的人,我是这么看待山东近些年经济落后的原因的:
1、山东省整体经济如果你去一看,似乎还很不错,在全国应该能排到前几,民众的生活水平也不算低,但是个人感觉文化宣传没有跟上,就基本没看到过关于山东省的宣传之类的文化。
2、山东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官本位思想极其严重,公务员和老师的地位那是极其高尚的,相反如果你从事其他行业例如做生意之类的甚至会被人有点看不起,再者山东本身经过了千年的儒家文化陶冶,导致山东现在看来风气有些保守,这也一定程度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3、山东省你去一看的话,其实学校也还是挺多的,有着大量的学生***,但是山东省内较好的大学却屈指可数,教育***严重缺失,并且现行的教育机制也已经把许多还在高中的学生就已经变成了应试机器,这样也就不可能指望有创新人才了。
4、都说山东人淳朴,这个我深有体会,什么事什么东西,觉得刚刚好就行,不会再去追求什么更高的水平,因为我周围就有一群山东的朋友,有些停滞不前。
5、当地人有些自大,总是看不起外地人,都觉得别人虚***,自己才是好的,所以也导致内部闭塞,不愿接受外来新事物,思路没打开,有句话叫做“思想改变世界,创造财富”,而山东人恰恰把思想闭塞了,没有新思路,自然也就难以有较大的发展。
6、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控股,真正属于当地的企业还是少数,所以钱都被卷跑了,很难支撑起来。
纵向上看,山东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横向上看,山东可能在一点点丧失活力。
第一句话,不用说,每年的GDP和生活水平增长都摆在那,各类媒体也一直在宣传,就不研究了。
我们来说说第二句。
面积大,人民勤劳,文化底蕴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这些优势让山东自古以来成为经济、文化以及人口大省,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和轻重工业对经济的发展贡献占比较大,又有海尔潍柴等国际性大企业支撑,山东十分强劲,没怎么出过前三名。但近些年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经济结构不断完善,新兴的互联网经济等成为新的强劲增长点,而山东经济结构的制约让山东错过了这个时机,紧接着,在生物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方面也跟着落后了,所以,最后山东在追赶现代的脚步上落后了,要注意我所说的落后并不单指科技,而是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现代经营思维、现代战略眼光等。所以,山东在山顶上,不过却是在走下坡路。
但是呢,2018年上班第一天,山东***刘家义召开新旧动能转换大会,认真审视了山东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很深刻,如果能完成,山东将再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