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联手阿里入局新势力造车企业,何小鹏如何整合跨界***?
现在富士康在慢慢转型,就好像是别人在说富士康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富士康在悄悄的努力,可能以后富士康不在仅仅是大家口中的代工厂吧,富士康转型大数据时代,智能科技,机器人技术等等,现在对科技的投入非常大,富士康慢慢开始和很多大公司合作,比如说阿里,华为,苹果,微软,不仅仅是谈代工,而是技术和信息的合作。就目前和阿里合作的汽车制造,很多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科技,可能要不到多久就会出来富士康和阿里合作研发的汽车,何小鹏如何整合资源,说简单一点就是阿里有有相对成熟技术,富士康有人和先进设备有大批量生产的能力。
如何评价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很明白造车新势力,我将从 从哪里来?造的什么车?车造成什么样了?来评价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
1.蔚来(NIO) 把蔚来放在第一个讲,并不是因为它排在那张图的首位,而是因为作为造车新势力一员的蔚来,凭借刷爆纽北的电动超跑EP9和高***的电动方程式车队,在网络上拥有极高的声量,起点可以说非常高了。
蔚来从哪里来?
援引官方资料,蔚来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于2014年11月联合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可以说出身名门,资金雄厚。而在2016年4月,蔚来汽车与江淮签订了市值约10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了世界领先级的全铝车身工厂,解决了自身的产能问题,让蔚来的未来汽车可以真正落地。
蔚来造的什么车?
蔚来造的第一款量产车是一款动力达1360匹马力的电动超跑——EP9,它与2016年下线,并于同年在全球多个赛道创造了圈速记录,顿时让蔚来名声大噪。随后在2017年的上海车展中,7座纯电动SUV蔚来ES8正式亮相,同年12月蔚来ES8正式上市,补贴前指导价区间为44.80-54.80万元,首批10000台创始版车型被预定一空。
蔚来的车造成什么样了?
就像上文所说,蔚来的首款量产车EP9已经下线,而真正面向消费者市场的纯电动SUV——ES8,也已经开始正式交货了。可以说,蔚来在“造车新势力”中,算是比较脚踏实地的一家车企,整个造车***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前景一片大好。
2.FF(Faraday Future)
2014年11月,蔚来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深刻理解用户的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
2019年12月28日,全新ES8在NIO DAY 2019正式上市。全新ES8补贴前售价为46.8-53.4万元,签名版车型补贴前指售价为55.8-62.4万元。
虽然蔚来目前销量不错,但是本人认为蔚来很难做到新能源一哥的位置。原因是布局和定位问题。
技术布局和前瞻性。蔚来是一个没有自己多少技术和专利的公司,比如与比亚迪相比,比亚迪有自己的电池,有自己的芯片,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蔚来基本没有这些技术,这些都会成为限制她自身发展得劣势。
定位问题。因为没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消费群体,所以只能另辟蹊径,打的就是错位。低端下面,有比亚迪,有北汽,他们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技术,造车时间长,老用户较多,可以对自己的产品随便布局,于是他们公司的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全面覆盖,消费群体庞大。而蔚来,没有前面的客户,他只能另辟蹊径,走高端到中端路线。如果说比亚迪,北汽这些车企走的是性价比,用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逐步覆盖的全国的路线,买的绝大多数都需要考虑钱的;那么蔚来没有这个群体,就只能定位在发达城市,都市精英路线,讲的是服务价值,买蔚来的都是不缺钱的。
短期来看,可能蔚来会有一定优势,长期来看我认为蔚来前景并不乐观。
对于该问题,编辑认为:12月16日蔚来汽车举行了一场产品发布,对媒体介绍ES8的产品功能及亮点。
作为一家成立三年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蔚来电动车受到业界颇多质疑,有人对其情怀营销的路径和乐视汽车展开了联想与对比,也有人对其江淮代工生产的品质、蔚来汽车的换电模式、定价等存疑。
由于蔚来汽车一直走“轻资产”的互联网路线,且未能获得生产牌照,蔚来选择了与江淮汽车进行合作,蔚来汽车95%的生产由江淮代工完成。但是江淮汽车长期走低端的生产路线,企业内部涣散,企业经营不善,这成为了外界对蔚来汽车生产品质怀疑的原因。以江淮汽车的制造水准,是否能够助力蔚来生产出具备世界标准的全铝车身,这成为了蔚来汽车走高端路线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已经有业内人士对江淮代工生产的汽车车身设计提出批评,认为蔚来汽车的资金利用率低,车身设计粗糙。
对于蔚来汽车的价格,蔚来设计了两挡价格标准,补贴后分[_a***_]34.8 万元和 44.8 万元,以蔚来汽车的水准,这个价格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需要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换电模式是蔚来汽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电动车是换电好还是充电好这一直是这个行业存在的疑问。电动车的应用中,由于不可能每个消费者都能配备充电桩,充电模式在用户体验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换电模式面对的确是更大的技术和应用难题。换电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在操作过程中,对机械连接严格的标准要求以及用电连接的安全性问题都成为换电模式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