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汽车工业那么发达,那么它的军用车辆制造技术怎么样?
面对铺天盖地的日本民用车品牌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一个错觉,想淡然地认为日本的军用车辆研发能力一定很强,尤其是日本外表强悍的10式坦克问世之后,很多军迷都感叹日本的军车技术实力之雄厚,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在前不久日本防卫装备厅宣布放弃研发新型轮式装甲车这就是AAV-7,新组建的特种部队原***使用两栖装甲车“AAV-7”和“鱼鹰”运输机等装备,这样一来新部队的组建工作收到严重拖累。
就算日本要扩过专属防卫的门槛,它自身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容小觑的。由于负责研发的建筑机械公司现在已经无法满足自卫队装甲车招标中对防弹板性的要求,自卫队陆军用大型装备的研发受挫,这对日本的防卫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装甲军用车辆研发能力的底下。
根据防卫装备厅的说法,承担研制的小松公司去年1月向办公室提供了五个样本供选择,但是选择多并不意味着给出的样本就足够的好,在车体检查中发现防弹板的性能参差不齐,并且板体本身的厚度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在防弹测试中,样本在实验的过程中屡次被射穿,这说明样本的防弹性能很差,安全性不高。
防卫装备厅在去年12月就已经发现了这些样板存在的问题,并且发出消息说出这些问题并要求小松进行改进,另外又把开发完成的时间往后推迟,本来按照日本的***,在今年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目前来看显然是不可能的啦,于是日本就把完成开发的时间推到了2021年,并且装备厅想要把这份工作交给其他的厂商,看看是否有厂商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代替小松公司完成这项任务。
日本也进行了讨论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是即使研发仍在继续,抗弹性、车子本身的重量,量生产成本目标也无法满足,于是在多方权衡之后,最后日本还是决定停止开发。但是自卫队的大型装备的研发受到的影响并未减少。日本从最开始想要跟这个项目是磕到底,但是人必须要向现实低头,到现在越战越勇也成了笑话,最新装甲车试验中样本屡次被射穿,日本只能无奈放弃了。课件民用车造的好真的不意味着军用车一样好,毕竟两者的性能和定位并不在一个方向上。
日本民用车辆相当发达。著名企业有三菱,铃木,尼桑,丰田,本田,马自达,日产,五十铃,富士重工,***。
军用车辆包括军用轮式车辆,履带式车辆。
日本是一个海洋型国家,国防力量以海空军为重点。装备制造上寓军于民,在电子系统,精密加工等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军用轮式车辆对车桥结构设计有很高的要求,这方面苏制武器以白俄罗斯的重型军用车辆技术较为先进。尤其是重型洲际导弹发射车。我国在没有引进白鹅技术之前,,东风5,东风31导弹采用的是拖挂式牵引车。日本由于被美国限制,没有重型军用车辆的装备。
日本军用装甲车如***,这种8X8轮式车辆毛病也是非常多,实用性不佳。不适合岛国狭窄的交通。
军用坦克日本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其中著名的是90式坦克,虽然防护不佳,但是由于有着适合岛国山地作战的独立悬挂系统,机动性非常好。其次是其火力,90式使用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和德国豹2,美国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同一款火炮。加上其德国蔡司公司的高精度光学观瞄设备。本国研发的稳像式坦克瞄准火控系统。使得90式坦克成为亚洲首款三代坦克。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上连续多年蝉联季军。
日本的军用工程车辆也是不错的,得益于其发达的民用工程车辆研发和制造。挖掘机像日本小松,川崎重工,日立建机,三菱重工,住友机械。这些公司在挖掘机,工程车辆等领域有着强劲的实力。
日本的汽车工业十分发达,而作为一个藏技术于民间的国家,军用车辆的制造技术当然也是十分强大的。很多人认为日本属于岛国,理应海洋军事发达,实际上陆军战车也是具有一定的实力的。关于陆军战车,从分类上来讲,有装甲车辆、导弹车辆、运输车辆、化学系车辆、设施类车辆、警务类车辆、必需品车辆、其他车辆等。这里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下面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从日本国产的4代战车入手,然后再举例说明不同分类战车的特点。
2017年8月日本在静冈县举行了演戏,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最大规模的实弹演习,除了演习人员以外,还有2万多人实地观看了这次演习。这次演习中大放异彩的当属日本的主力战车群了,日本战后第一代战车61式,现在配备在日本全国的主力战车71式,以北海道为中心配备的90式,以及最新***用的10式战车悉数亮相。
三菱重工开发的第一代日本国产战车-61式
61式战车可以说是日本其他方面技术运用到战车上的典型例子,日本战后由美国GHQ统治,废除了日本军需相关的所有产业,日本当时虽然有很多技术人员,但是相关的资料被勒令上交,当时美国给到日本的是M24以及M4A3E8美式战车,是美国在二战以及朝鲜战争中使用后的战车。
上图是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年所拍的照片,是由三菱重工东京制作所制作的“特车”,因为当时日本受到美国的限制,所以不敢称“战车”,叫这种车辆是“特车”。1955年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开发出了所谓的“第一代国产战车”,这里不是要夸赞日本,而是说在当时封锁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出这样的东西,只能说以三菱重工为核心的日本企业多数有生产军需设备的能力。1961年正式被自卫队***用,是日本自卫队的第一台国产战车。到1***4年日本投入了560辆,2000年已经全部退役,现在多是74式战车。
74式战车是日本第二代战车,从1965年开始设计引擎、传动装置、射击装置以及战车炮的部分,1***4年正式导入使用。74式战车可以说是***了日本当时所有的先进技术,配备了油压悬挂装置可以忽略车体倾斜、雷达测距、弹道计算电脑等设备。同时注重机动性设计,可以实现潜水渡河的功能,有日本独有的FCS(射击管制系统)。
屎一样。随便看日本现役军用车辆,核心部件全都是进口的。从发动机到武器再到火控系统,没几件是日本制造的。工业就像练武,越不练越废,它想练它爹(美国)就收拾它。结果就是眼界越来越高,手底下本事越来越废
军用技术照样发达!
日本的最新式坦克,你看他的悬挂系统展示,还是很牛的!
日本在工程车方面很有造诣,比如日立,小松的挖掘机都是行业好的,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军用品生产能力!
在潜艇方面,日本的技术同样先进,你看日本潜艇的尾舵是x行的,中国是水平的,别看这个区别,这里面还是有技术差异的!
在飞机方面,日本自己组装的 f16效果也不错,这么多年了应该学到了不少美国技术!
关东军士兵穿的衣服为什么不是迷彩服?
二战时日军还真的出现过所谓的“迷彩服”,只不过是快要到了战争结束的后期,而且仅出现在1945年太平洋防御作战中在冲绳岛的战役中,这种称之为“玉碎航空陆战队”(空降***突击队)的士兵穿着纯手绘的“迷彩服”(如下图左一)。
这也是冰雹查阅了很多种相关资料最终才找到了这个日军曾经有过“迷彩服”的真实记录,虽然是纯手工绘制,更很少,但是这毕竟也证明了日军曾经有过这种作战服饰。
二战时的日军即便是到了今天敢把现代装束搬到那个年代的“抗日神剧”里,我们也从没见过有如此大胆的导演会给日军配上“迷彩服”,毕竟作为军服日军在二战期间从未有过这种配置,这也是受限于其物资的极度匮乏和对于单兵装具、服饰非常不重视的作战思,但是这真的并不能完全说明日军的基层士兵或者指挥军官就没有在战场中看到隐蔽的重要性,“手绘迷彩”应运而生,伪装网和树枝编织的伪装服也大量的存在于日军中,尤其是在热带地区的日军。
日军在战争初期的作战思维更多的强调单兵的作战实力和所谓的“武士道”,而在亚洲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更让其完全忘记了世界上那个年月真正强国的存在,比如美国,比如苏联,亚洲战场上各个国家的败退无形之中也令日军有了可以战胜一切的“莫名的狂傲”。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的装备和单兵作战能力令日军才真正的领略到了实力。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经开始使用迷彩服系,尤其是在热带雨林中这些隐蔽效果无形中较大的降低了人员被提前发现或者过早暴露的被动。相信日军后期使用的伪装网和“手绘迷彩”也就来源于此。
二次大战时各国军队并未广泛使用迷彩服,那时还没有制作和使用迷彩军服的概念,各国军队为隐蔽作战通常都是***用的伪装网,在身上或头盔上披上伪装网,需要时再将伪装网遍插树枝或青草以达到伪装效果。
日本军队钢盔常有网状物,那就是用于伪装作用的伪装网,关东军从未使用过迷彩服,他们仍是用的伪装网,直到二次大战未期,德国军队首先使用迷彩服,最初也不是大规模使用,只是特种部队侦察部队用于渗诱作战中使用,之后便开始为各国军队效仿,而军队开始大规模使用迷彩服作为作战服装已是二次大战之后的事了。
旧日本陆军中的关东军的服装,遵循的也是日本陆军的标准军服制式,并没有什么不同(较其他一些地区的日本陆军部队多配发了防寒服装),而且旧日本陆军根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迷彩服,所以无所谓关东军***迷彩服的问题。
(918事变后,在北大营门前警戒的日军,头戴的就是军帽)
(占领奉天兵工厂的关东军)
关于日本陆军的大檐帽,这种帽子诞生于1905年,称为军帽,用以取代此前甲午战争以及日俄战争时日本陆军所用的那种筒状军帽,此后,大檐帽一直到日本战败为止都依然在使用,不仅关东军有,其他日本陆军部队也有。
(1940年日苏停战时的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合影,此时的关东军也主要戴略帽,大檐帽只是在正式场合才出现)
抗战初期,出现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包括关东军),常见的形象就是戴着大檐帽的状态。而此后到了全面抗战时期,包括关东军在内,日本陆军部队在作战时通常戴的是作战帽(略帽)或钢盔,甚至平时也都带着略帽,反而大檐帽式的军帽不常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