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下出来了13个新的汽车品牌,今年消停了?
新能源汽车是继手机、地产之后,又一能引领经济发展的引擎,与之配套的称新基建,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当然会有很多人跨入。
但看似简单的造车,比造房难。汽车是个技术含量高的行业,而且技术以专利为壁垒,市场竟争可谓惨烈,别说初创企业,就是技术更新速度慢点的老牌企业,1一2年不变,销量立刻下滑。
而技术研发又是个烧钱的活,所以才有许多新品牌冒出来,又消灭。
骗补,的确有,但不都是!还是要致敬那些敢于挑战,力图创新,倒在自己梦想路上的人。
无梦想如行尸!不过饭囊尔!
目前在中国的新势力汽车品牌真的很乱,随便起一个名字,找个代工厂,找各种供应商,然后东拼西凑的组装一台车。而且价格还不低。像中国垒砖头盖房子的企业两年之内就能制造出一台20w左右的电动汽车,就能推出市场,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国内电动车依旧处于一个相对初级和低门槛的阶段。如果你觉得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强的阶段,天天都在出新技术,把冰箱彩电游戏机搬上车,这就是所谓的新技术,还让人眼前一亮。如果像西门子、GE、ABB.这个经验和能力相当强的公司愿意做电动汽车,那真的没有国产新势力什么事了,他们随便搞一条生产线下来的车,比目前市面上85%的车辆还要强,如果不相信,请百度一下这些公司。这些电气大佬可能都不想做整车,毕竟搞搞供应商就已经很赚钱了,如果进去市场竞争,自己的产品谁还买呢?真正这些大佬发力的时候,真的没有新势力什么事了。
今年是资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后的狂欢。到2023年,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国补之后,各大资本将逐渐退出新能源汽车。而作为目前汽车行业的新兴势力,这些新能源汽车没有市场,没有销量,没有资金,最后将会给汽车行业留下一地鸡毛。
首先,目前整个汽车市场的体量根本容纳不下40多家新能源车企。以目前的消费水平来看,月销量能达到2万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是凤毛麟角了。90%的车企月销量根本没法达到1万台,这样的体量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市场存活,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大洗牌的开始,未来90%的品牌都将倒闭。而资本也会逐渐向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吉利、长城、长安等头部品牌聚集。这个市场太拥挤,而那些新出来的汽车品牌连生产线都没有,就像一个婴儿都不会走路,就像上战场厮杀,那是纯纯的炮灰。
所以,2023年买车千万别买新能源汽车,一旦那些车企倒闭,你已经买了的车子,后期连个零配件都没有,就只能当废铁放着。买新能源汽车一定要慎重。
春江水暖鸭先知,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提出到政策引导,制度落地的整个过程看。从乐视学特斯拉学不来时,直接开放资本运作攻入人家大本营后院一看究竟,到上海引入特斯拉超级工厂及投产,算是看到了,顶层意志与行动落地,国际范围里,没有哪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发展像中国这样迫切需要可以依赖电能为突破口带来新发展的,这样的背景下,自己要发展,核心还是要靠本民族的制造与科技能力,传统汽油车产业品牌的研发及制造投入多紧跟国外老牌汽车制造业的步伐,推出新车型,按照他们的步伐推进,我国能源安全危急将要更难以控制,那样发展的红利,将会受惠给外国石油业。今天国内市场的盖棺定论,突出的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核心互联网公司,芯片研发领头公司都以入局。制造,资本产业算布局完成。提问说的消停,该是消停了。
卖家电的,造家电的,送外卖的都来造电动车了,可见这个领域是多么的疯狂。而这种疯狂说明了三个问题。
1、电动车没啥技术壁垒,只要有钱就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不需要像传统燃油车那样去幸苦地缩短和国外车企的技术差距。
2、电动车领域是未来,是趋势,所以能从市场上圈到钱的,市值也是能够一夜之间超过许许多多的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的企业的。
3、各地对电动车是追捧的,用这个名头不仅能从地方拿到钱,还能拿到包括土地、政策等各种优惠,即使造车赚不了钱,这些东西变现也能挣一笔。